對山地找水的淺談
發布時間:2016-06-16 點擊數:2784
把握地下水分布的一般規律和特點一些地方廢井多、不出水或出水少,把握主要原因之一是打井址不準,深淺不適.因而把握地形水系的一般規律十分重要.按含水層的巖性組成,可劃分為基巖破碎帶或風化帶含水層、碳酸巖巖溶含水層和第四系松散巖系孔隙含水層3種;含水層貯水量大小主要取決于含水層的厚度和巖性組成.含水層的厚度愈大,組成的巖土顆粒愈粗大,其貯水量也就愈大.比如川中丘陵地區,風化裂隙水的含水層一般在20-30米的深度.對于井址的確定主要是找準"泉眼",找水歌訣:"兩山夾一嘴,地下必有水","碎石帶下水汪汪,紅石頭下干梆梆","灣對灣,嘴(指山嘴)對嘴,長流水"等,主要是說一般要把鉆孔布置在嶺狀中丘坡腳、丘陵谷地、洼地或風化裂隙發育及風化裂隙與構造裂隙勾通處.專業打井技術的技巧就是根據不同地層來判斷不同的水線,從而達到找水的目的.打井 鉆井都是一個理.
上一篇:溫泉地熱鉆井一般打多少米?溫泉地熱鉆井專業施工 下一篇:我國地下水水質情況